2013-04-12 10:27:20

导语:7月1日,由北京家具行业协会主办的2010“海峡两岸家居原创高峰论坛”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海峡两岸超过200名最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家居企业负责人、投资家及相关行业领导出席论坛,共同围绕 “行业发展:原创家居引领行业经济发展新模式”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时间:2010年7月1日下午

地点:北京·国际展览中心

演讲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江黎

#

 

江黎:在座各位下午好!很荣幸能够到这个论坛上来跟大家做一个交流。刚才几位台湾来的专家和教授的演讲我觉得特别有感触,在几年前我就感觉到应该做的事情太多了,台湾已经早我们20年就开始做了。相比之下,从社会的整体来说,对设计的认识都滞后于台湾,当然也滞后于其他的国家比如美国、日本等等,所以我们还要在这方面加倍努力。

下面我借这个机会介绍一下我在2002年开始在国内发起的一个叫“为坐而设计”的设计大赛,这个设计大赛是以一个国际的形式来做的,要求这个大赛参加的作品都是要实物拿来参赛,我们评选的时候也都是按照实物来作为评选的基础。2002年的时候,像这种原创的设计比赛可能在国内还是第一次搞这样规模比较高的比赛,所以当时起了一个轰动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国内的设计教育界。也是因为大家比较关注,所以给予了很多的鼓励和支持。设计大赛是每两年举办一次,持续到去年为止已经举办了第四次,我们决定明年再举办第五次“为坐而设计”,希望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参加。

我解释一下为什么以“坐”为题目来命名设计比赛的主题。在这之前有很多椅子设计比赛,我考虑椅子和坐是两个意思,椅子是一个名字,已经固定的一个形态,而坐是人的一个行为,在什么情况下坐,在哪儿坐,在什么时候需要坐,这些问题可能对于设计师来说都要从人的行为的最原点来考虑设计,才有可能产生原创的设计。几年下来,大陆也逐渐出现了很多原创设计好的作品,下面我们就看一看历届获奖的一些比较好的作品。

这个作品是“随地而坐”,它不是一个家具,当时请了来自意大利、德国、日本、中国的评委来评审,那一届的评委主席是日本的喜多进之先生,他当时对于这个作品还提出了异议,这已经不是家具了,我们是不是能给他奖。这个时候有很多德国、英国的教授专家说,这个题目是“为坐而设计”,并没有说是一个家具的概念。所以从这点来说,我们聘请的国外的这些专家们,也比较认可这样的一个主题。

我给大家看的这些作品是第一届获奖的作品,这幅作品也是当时外国的评委非常喜欢的作品,他们贴了很多条。我们评审整个工作都是比较公平的,没有什么所谓内部的操作,完全是凭着每个评委个人的观点来进行评审,这一件作品“1+1 答案有你定”是当时得金奖的作品。当时很多评审提出,坐在椅子上,都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而这一件作品坐在上面是没有坐相的,正好体现了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随意在地板上可以坐、躺、睡都可以,是很随意的方式。

这一件作品是“树椅”,也不是椅子的概念,可以挂在树上,原件是电工爬电线杆的工具,把它设计成一种坐的工具,设计师非常有意思,他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可以爬树的,坐在树梢上看风景的情怀,他做了好几次,不断的做实验,不断改进。

这件作品更离谱了,“墙椅”,考虑到人坐的需求有时候是需要休息,像车站和一些公共场所,如果设有座位的话会占用一定的公共空间,就利用车站墙壁的地方,用尼龙拉扣那种原理,把墙壁作为一个方面,自己的腰带是另外一个扣,想休息的时候围上那个腰带,把自己挂在墙上也可以达到休息的目的。这个虽然在实现过程中需要有场所提供,在实践当中是否能够成立,都是需要今后有一个比较实际的实验过程才能实施。

这件作品是“挂”,在我们学校的操场上,操场的围墙,那边是一个下沉的篮球场,就可以坐在这上面往下看篮球比赛,也可以坐在那儿看看路边上的行人,是直接挂在栏杆上的一个椅子。

这件作品也是很有意思的,“新游牧族”,把那个东西叠好了是一个坐垫的概念,现在年轻人有一个族是“新游牧族”的概念,他不想有固定的东西,可能朋友来了以后可以拿出来坐,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当睡袋,是可以到处拿着去游历。

“咖啡吧”,我们去年活动的主题是户外家具,就是公共场所里面坐的设计,为坐而设计,这一组是有点像雕塑,有点像景观,可以坐在那儿,和雕塑人产生一个互动,产生一个景。

“串”,这是第三届为坐而设计的作品,主题是为绿色而设计,有天然材料,用竹藤做设计的很多,也有一些重新利用的东西来做的设计。

“新枝”,这是今年一个毕业生的作品,他也是为坐而生,坐的不是很成功,但是毕业设计的时候非常好,把自然木质的东西做得非常漂亮,非常美。

“虫椅”,坐着非常舒服的,但是可惜的是我们后来想再给它更大量的做一些,定制一些,很难在国内找到手艺高的编织竹子的师傅,这个椅子当时编完了以后,老师傅就去世了,等于就这一件了。

“报纸沙发”,这也是给老百姓一个DIY的设想,把家里的废旧报纸揉成团,用废旧网兜装起来就可以坐了。

“纸墩”,在大陆民间经常用废纸来做折纸,折完了以后插成一个坐墩,很有意思。

“明绣墩”,有一部分作品是延续了一些传统的文化的概念,这些都是具有中国明式家具的一些影子、符号再设计的一些家具。

“模数”,这是民间特别常见的长板凳,通过一种组合方式,做的还是比较有观念性的,因为这是第四届为坐设计的金奖获得者,别看那么普通、朴实、朴素,但是从观念上说它有一种新的观念在里面。

“卵生”,这是第二届的金奖,是从美感的角度和功能的角度来评判它,当时在评委当中,国际评委和国内评委也产生过一些争论,到底是这个还是电工工具来改造的那个,最后国内的专家认为它更完整一下,所以它是金奖,那个是获得了最佳创意奖。

“为坐而设计”是通过一种设计的方式来探讨人的生活、工作、娱乐、休闲的情况下,人和坐具的互动关系。这里面可能会有一些对于功能的要求和趣味的倾向以及材料属性、环境因素等要素所决定的,无论是功能的还是情感的需求,导致了不同器物形态的出现、演化、变异,全新的形态又给器物增加了新的附加值,出现了新一轮的时尚潮流,形成新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设计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我们说设计文化应该是什么样的,中国当代的设计文化是什么面貌,我认为目前还没有形成当代中国的设计文化面貌。刚才台湾的专家演示了他们的一些在家具发展过程当中、设计发展过程当中的演化,我觉得他们已经逐渐在形成自己的一种风格、一种文化,我特别欣赏的是他们对于竹文化、竹材料如何在现代的生活当中研制一种新的家具产品,这块工作做得非常出色。

实际上我在五年前就开始做了一些竹藤创意,做了一些竹的工艺、竹的材料,但是还没有很好的成果拿出来。到去年为止,我们的一些竹藤家具也去参加了2007年法兰克福消费品展览,他们也邀请我们参加了展览,都是以竹藤材料做的设计,也说明在国际上对于环保的材料,对于速生材料,以竹代木的这种观念是已经被认可了,或者很关注这一点的发展。竹文化已经延续了七千多年了,回想起来50年前,特别是南方竹区的这些家庭,生活用品大概70%都是用竹来做的,这50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有塑料的、不锈钢的、工业产品取代了竹子原本一些非常好的而且非常环保的东西,我觉得非常可惜。如果能够再回过去,把这些很好的文化、很好的技艺、很好的东西延续下来,往未来再发展发展,这是我们现在的一个课题。

下面我跟大家汇报一下今年我们给上海世博会城市实践区的伦敦零碳馆做的家居设计,整个建筑是零排放的建筑,有很多技术成分在里面,也是国际上第一座零碳技术来做的建筑。这个零碳建筑在英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社区,已经使用了有九年了,在这个房子里面住的这些住民都觉得很舒服,并不是我们想的,没有空调、没有电会怎么样,那个技术已经完全能够替代用电来做照明、冷暖等等。这次世博会整个把零碳馆邀请过来,作为永久保留的一个馆,这个馆里面的所有家具找到了我们为他们做的设计,我们给他们做了大概有170来件家具,有椅子、桌子等等。有两个馆,一个是报告厅,报告八九十把椅子都是我们提供的,就像现在我们要在那儿开会的话,大家都是坐在零碳的家具上,还有餐桌椅也是我们提供的。他们对家具的要求,第一,必须是低碳、环保的材料,自然的材料,或者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第二,每一个家具都必须有各自的风格,就是家具不能是一样的,所以这个不适合工业生产、批量生产,就比较适合这种个体去完成的设计,但是对于这个家具的性能要求是比较高的,就是要有良好的耐久力,椅子要坐在上面一个小时,要比较舒适。另外在世博会期间,每天要供一千人使用,这样的强度,所以这个对我们学校学生的作品来说,还是一个很严酷的挑战。下面我给大家放一下,学生和老师,还有一些已经毕业了的在社会上做设计师的一些人的作品,当时时间非常短,只有两个月,量这么大,而且要求还都不能一样,所以我们发动了中央美院学校的力量,还发动了一些社会上的设计师来参与,当然大家都非常有热情。我们这批东西给了零碳馆,伦敦那边的甲方非常满意,而且非常兴奋,他们到处在宣传我们的这批作品。

我以一句话结束今天得演讲,“垃圾有时候只是放错了位置的人才”。谢谢大家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